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秀峰区:石榴花开甲天下 一枝独秀满眼春
发表时间:2022-10-14    来源:桂林文明网
▲桂林多彩文化街开街。
▲秀峰区解东社区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会。
▲秀峰区中隐社区开展“迎春纳福贺新春 翰墨传递民族情”民族团结进步活动。
▲在诗意秀峰的沃土上,民族团结进步繁花盛开。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成为56个民族的强烈的愿望与集体诉求。

  作为我市经济、历史、文化、商贸、旅游的核心区域,秀峰区拥有少数民族人口0.54万,占总人口数16.63万的3.3%。近年来,秀峰区着眼“五个认同”,夯实“四个基础”工作,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方新天地。各民族在秀峰这个“城市会客厅”内,相互守望、相亲相爱、互荣共生、和和美美,唱出了一曲动人的民族和声。

  甲天下的沃土上,石榴花开红艳艳。在党的二十大盛会召开之际,秀峰区各族人民与时代紧紧相拥、彼此紧紧依靠,让民族团结的“石榴果”在新时代的阳光照耀下硕果满枝。

  比学赶超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基础

  “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这些日常的社交平台,被秀峰区巧用成为考量民族工作是否合格的“尺子”。

  为了助推辖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秀峰区利用各种资源,线上线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习活动,并且将各单位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在全辖区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风气。

  近年来,秀峰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基础,从上到下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该区将创建工作列入规划,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上”带动“下”;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述职评议,政治巡察和年度绩效考核。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民族政策法规,强化对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队伍培训考核。同时,坚持标准,强化创建保障,按照全区总人口每年每人两块钱的经费给予安排,确保民族团结工作创建有经费保障。

  此外,秀峰区还广泛动员辖区各级单位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评选,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妇联、区民宗局共同组织民族团结家庭、清廉和谐家庭评选;街道办事处组织文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街区和文明商户评选;社区(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等,以“评”促“建”。

  文旅融合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城市创建基础

  三月三春光正好,桃花湾畔对歌忙。从2010年开始,秀峰区连年举办“三月三”民族歌圩节,目前已经举办十一届。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每逢农历三月三,披上盛装到桃花江畔对歌、听歌,成为市民游客的必选项目。“我国民族多又多,好似鲜花一朵朵。各族人民大团结,同唱一首幸福歌。”在歌圩节上,壮族阿哥、苗族小妹、侗族阿姐,以歌会友,借歌传情,唱出时代赞歌,唱出美好心声。

  一曲山歌,唱出了各民族共命运、齐发展的共同心愿。如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已经成为秀峰区文旅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成了各族同胞建立友谊、交流文化的大舞台。

  这厢桃花江畔歌声悠扬,那厢刘三姐大观园内欢呼声阵阵。只见“刘三姐”正热情地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进来听听山歌,并将壮族的生活习惯、铜鼓文化逐一展现给大家。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刘三姐大观园接待人次超过了千万人次。

  近年来,秀峰区将辖区内6家3A级以上景区,5家三星级以上饭店酒店作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窗口,在景区景点、酒店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放置民族宣传手册,让导游、服务员“兼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员,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进文化认同。同时,打造“一村一校一馆一社”交流平台,即桥头村、桥头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桂花公社。在文化宫名品街打造秀峰区首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街区,通过张贴100幅桂林老照片、悬挂100条民族团结标语、创作100首民族团结山歌、动员100家商户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开辟100平方米民族团结活动阵地,推动文旅复苏,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6次文艺演出活动,开展民族特色促销活动12场。

  如今,秀峰区已成功推出了张家村傩舞文化、庙门前村舞狮文化、鲁家村豆腐美食文化等一批熠熠发光的民族特色文化名片。借助“三月三”民族歌圩节、“舞甲天下国际街舞大赛”、“桃花湾周末戏台”、“龙狮文化节”等活动,秀峰区各族同胞团结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将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厚植人心。“三月三”民族歌圩节获得全国最佳传承弘扬传统节庆奖和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节庆奖,“百姓家风大讲堂”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

  潜移默化 

  构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想基础

  今年4月20日,桥头小学与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用希沃线上同步课堂的方式举行“广西少年手拉手 石榴花开共成长”的线上文化联谊活动。孩子们通过一根网线,载歌载舞,展现了两地各民族多彩习俗、文化魅力。

  “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体验到了我们桂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了解了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活动中我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友谊。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参与机会。”活动结束后,桥头小学六二班的学生阳晓燕开心地说。

  五色糯米饭、桂林渔鼓、彩带龙、川剧变脸、民族走秀……在桥头小学,每一名师生都能讲得出一些民族文化板路。热心于推广民族文化的校长熊体康,还将桂林渔鼓与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在全校推广。“敲起那个渔鼓拉起了弦,唱一个小段名叫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心连心,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各族人民昂首阔步大发展……”在学校孜孜不倦引导下,桥头小学全体师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内的民族团结“石榴花”在大手与小手的精心呵护下盛开。

  而在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一股最炫“民族风”扑面而来。传统桂林彩色拓印技艺、非遗团扇制作、漓江石画,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文化韵味。“十二时辰书局”、近现代名人故居、博物馆、图书室,均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不仅为“城市会客厅”增添了浓浓的书香味,更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化为可观、可感、可悟的实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秀峰区尝试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摸索出了民族团结进步“10个1宣传教育模式”。通过一本知识读本、一间民族之家活动室、一个旅游文教类教育基地、一台少儿才艺比赛、一套“七进”台账、一个“社区+民族团结”服务网络、一套宣传大联动体制机制、一支微公益服务队伍、一张“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地图”,让一面墙、一条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无声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增强各族同胞的向心力。

  全域联创 

  筑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

  今年春节前,一场特别的新春茶话会在秀峰区少数民族工作站拉开了帷幕。各民族代表齐聚一堂,喜谈生活之变,亲切地拉着家常。维吾尔族居民代表穆太力普·库尔班感慨地说:“如今,我们在秀峰区的工作、生活都很方便,打心里有了归属感!”

  2021年,为更好地为辖区内各民族群众提供均等化服务,及时掌握各族同胞的诉求,秀峰区新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站。这意味着,秀峰区又多了一处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温馨据点”。

  而在丽君社区,壮、汉、瑶、苗、侗、回、满等19个民族居民其乐融融,亲如一家。邻里节、百家宴、社区春晚、读书角、星空影院……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各民族同胞的连心桥。

  为了让少数民族同胞“进得来、融得入、过得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秀峰区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点到面、全域联创”,出台了《秀峰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联创实施方案》。创新推出街道、社区、机关“1+X”属地创建与示范学校互学互比、示范企业互学互助、示范连队互学互帮、宗教场所和谐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引领的行业创建相结合的联创共建模式,辖区全域创建参与率超过90%。同时,率先在全市与区委政法委联合行文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各阶层组织积极协调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将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员作为民族工作信息员,民族工作三级网络从区级、街道、社区深入到楼栋(自然村)四级,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天,426名信息员依托213个网格,对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在网格内开展细致排查,各族居民和各族流动人口在网格内摸清,实现民族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出现问题做到及时处理。

  同时,秀峰区还为各族同胞推出了“微热线、微窗口、微平台、微帮扶、微志愿”的“五微同心服务”。4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服务民生活动100余次,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讲堂30余期,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困难372件,组织就业培训指导450人次,帮助实现就业700多人次,法律咨询、援助、纠纷调解102起,疏导摆摊设点76人次。

  如今,秀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域创建、融合共促、有效覆盖、文旅助力、山水同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格局。在“诗意会客厅”里,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最美和声”正在唱响。目前,秀峰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丽君街道办事处、解东社区、桥头小学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辖区24家单位被命名为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王凯成 本版图片均由秀峰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陈 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