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恭城镇:“四色”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发表时间:2022-10-12    来源:桂林文明网

  今年以来,恭城镇多措并举,通过抓牢基层组织建设、抓强基层人才队伍培养、抓大特色产业发展、抓实乡风文明创建等举措,用“四色”描绘出乡村振兴新蓝图。

  抓牢基层组织建设,打牢乡村振兴“底色”。健全督导考评机制,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激励、监督和推动作用,调动和激发工作热情;加快推进“2+4+N”便民服务体系建设(2即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即农家书屋、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医疗卫生服务站;N即N个休闲娱乐场所),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改善乡村治理,丰富村民自治组织治理形式,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招录驻村辅警14名,积极协调处理化解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16项,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抓强基层人才队伍培养,提升乡村振兴“成色”。抓好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能力提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等举措,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构建“选—育—用”的后备干部成长模式,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退役军人、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力度,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呼声高的现任村工作人员、党员优先纳入农村后备干部库,为村“两委”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把农技专家请进来,把人才送出去的模式,开展知识培训、技能培训20余场次,把基层的“土专家”进行“改造”和“提升”,培养出一批扎根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本土人才。拓宽乡村人才来源,引导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等专业型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让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价值翻番。

  抓大特色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特色”。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进优质品种,打造优质月柿主导产业优势品牌加桃李、砂糖橘、淮山、葛根等水果辅助产业,积极开发“脆柿”、“柿饼”包装产品,由初级农产品转化成精美包装佳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平稳增产增收;坚持项目带动,激活内生动力,围绕提升“造血”功能,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12个,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新增100多万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以上,其中化育村通过资源开发土地征收等方式集体经济收入达80多万元,天堂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仓储物流的创新形式让村集体经济翻了37倍。

  抓实乡风文明创建,增添乡村振兴“亮色”。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健康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共评选出各类典型300余户,激发农民的家庭责任感和荣誉感;选拔和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宣讲,让村民学有榜样;在全镇范围内加大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的治理,率先以庄埠村为试点,约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形式等,革除陈规陋习;利用“三月三”“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丰富多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为宗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1000余项,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超50小时,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乡村新风尚。

  (通讯员:周云 夏雪)

责任编辑:陈 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