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推动法治桂林建设 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力量护航发展
发表时间:2022-10-13    来源:桂林文明网

▲市司法局开展“立法基层行”活动,在社区召开立法座谈会。

 ▲2021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桂林市司法局联合桂林市消费者协会为驻万象城的商户送上“法治大餐”。

 ▲设在甲天下广场的法治文化广场上的法治文化雕塑之一。

 ▲桂林市司法局积极推进行政复议改革工作。图为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人民调解员深入群众中化解纠纷。

今年4月20日,灵川县司法局开展民族法治大篷车进乡村活动,普法志愿者向采茶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

  法治安邦,方有人民安居乐业。

  十年来,桂林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扎实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行政复议、公证、律师管理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着力推动法治桂林建设,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2640多万元投入,100%全覆盖—— 

  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实体平台“一站式服务”、热线平台“有问必答”、网络平台“淘宝式”服务、“指尖上的法律顾问”24小时在线……如今在桂林,法律需求的声音出现在哪儿,公共法律服务的保障就会响应到哪儿。

  遇到法律问题的解决渠道更多元化,享受到的服务更便捷、更周到——这是许多桂林市民十年来切身感受到的变化。

  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司法行政工作。

  十年来,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延伸服务触角、深化行业改革、积极开拓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周期、全时空、全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19年以来,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司法行政工作网络服务平台体系,整合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功能于一体,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采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的运行模式,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财政共投入2640多万元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有146个乡镇(街道)、16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配备自助服务终端等智能服务设备,共有1903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服务中心法律顾问,占村(社区)总数100%,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市、区)两级“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全天开通,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平台,促进实体、网络、热线三个平台的融合,让法律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常态。

  人民调解组织2106个,人民调解员10874名—— 

  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推进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有效推动和创新发展。

  十年来,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突出抓好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了多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体系,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012年,桂林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广西首家“旅游纠纷调解室”在桂林成立;2017年,我市成立首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此外,还有劳动争议调委会、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十年来,一个个专业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相继成立,大大拓展延伸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106个,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3个,涉及医疗、道路交通事故、旅游、婚姻家庭等领域,共有人民调解员10874名。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46171件,调解成功534523件,成功率为97.86%。

  十年来,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亮点频出:2012年12月、2014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两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桂林市召开,桂林市做经验发言;我市的荔浦市、阳朔县、兴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被列为全区首批10个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试点单位;桂林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市级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准备挂牌;七星区创新设立集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为一体的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获得中央领导批示肯定;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打造的“法治医院”为广西首创;荔浦市和灌阳县成功树立了南有“山哥调解工作室”、北有“兰姐调解工作室”的个人调解品牌。

  法治文化公园9个,法治文化广场71个,法治教育基地187个—— 

  “全民式”普法学法点亮桂林山水

  市民广场的绿地间,几座极具艺术感的法治文化雕塑十分吸引人。驻足细赏,“宪法书”“獬豸”“简牍”等象征着从古到今法治进程的造型雕塑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浸润和启迪。

  ——这是我市今年在甲天下广场新建成的“法治文化广场”,也是我市近年来多元化、立体化、全民式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桂林,像这样与城市美景相得益彰的“法治文化广场”达70余个。

  法治的真谛,在于群众的真诚信仰和真实践行。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群众阐述法律知识,让法治宣传接地气、润人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普法工作的特点和亮点。

  十年来,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法德共进”为主要作法的普法模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律七进”系列活动,重点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利用“12·4”国家宪法宣传日、“法治三月三”等活动,掀起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宣传学习的热潮。

  2019年,桂林市司法局编制了普法系列丛书之一的《百姓法宝》,汇集群众生活所需的各类法律常识,使老百姓线上+线下都能随时找法、知法、懂法。此外,我市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还充分发挥桂北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挖掘桂林市丰富的红色法治资源,建设以全州、兴安、灌阳、龙胜等地为代表的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法治文化公园9个、法治文化广场71个、法治文化长廊120条、法治教育基地187个,建立永久性法治宣传专栏(橱窗)1779个、永久性法治宣传标语1414条、法律图书角1445个,普法宣传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351件,综合纠错率达22%—— 

  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渐显现

  行政复议无小事,它是规范化解决处理“民告官”行政纠纷争议的维权渠道,是推进政府系统自我纠错、化解行政争议的主要渠道,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一环。

  十年来,桂林市司法局秉承规范建设、制度先行的理念,主导印发了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流程,并全力指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关制度。目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已完成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构建,工作有序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年7月1日,广西拉开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大幕。桂林市作为试点城市,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桂林市司法局注重把握改革契机,以建设功能齐备、科学智能的行政复议办案场所为突破口,争取自治区财政厅2021年重点业务装备建设项目资金358.75万元,用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规范化建设。历经2年,约1300平方米办公场所建设完成,硬件设施水平处于全区前列。不仅如此,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在全市共设立行政复议服务点126个,全力打通群众申请行政复议“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十年来,桂林市司法行政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351件,案件主要涉及“三大纠纷”、征地拆迁、行政处罚、行政审批等领域,案件综合纠错率达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切实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加强了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内部监督,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渐显现。

服务营商环境、特殊人群科学管理—— 

“法治桂林”大步走来

  十年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服务经济社会法治,促进桂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织梳理编制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涉及全市城市管理、城乡规划、生态环境、城市园林、漓江风景管理等5个领域16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规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营造包容审慎的营商环境。

  十年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特殊人群科学化管理达到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安置帮教对象6871人,落实安置帮教相关政策6798人,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做到了100%必接必送并落实帮教政策。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2712人,解矫11044人。平乐县“谈话教育—分类培训—过渡安置—推介就业”四位一体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模式在全区获推广。

  十年来,我市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桂林市委依法治市办优化改进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机制,创新性出台协调小组联络员工作细则,将依法治市“两规则一细则”扩充为“两规则两细则”,在全区率先搭建起覆盖市委部门、市直单位法治建设工作体系和各协调小组的联动机制。桂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相继出台一系列创新制度,走在全区前列。同时,我市还进一步深化了述法工作在桂林的新实践,为全区述法工作发展提供了具有桂林特色的鲜活经验和现实样板。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桂林司法行政系统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让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最好注脚。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张苑 本版图片由市司法局提供)

责任编辑:陈 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