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让安全感“住”进百姓心中——桂林平安建设“十年答卷”
发表时间:2022-09-28    来源:桂林文明网

今年8月16日,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右一)在平乐县调研政法工作。

政法干部深入群众中间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平安中国建设提出要求。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平安建设一直与城市美景同行。十年来的桂林平安建设成绩如何?百姓心中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就是最好的评分:

  2012年,桂林市群众安全感比率为81.95%;

  2017年,桂林市群众安全感比率为82.04%%;

  2021年,桂林市群众安全感比率为98.39%。

  这组节节攀升的数据是桂林平安建设交出的“十年答卷”。这是540多万桂林人民对社会治安实现根本好转、人民安居乐业的认可,也是对桂林市党委、政府付出艰辛努力的肯定。

  十年来,桂林市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桂林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在桂林山水间奏响了更美妙的平安协奏曲。

  创新社会治理,网格管理串起“和谐音符”

  “邓奶奶,您腿脚不方便,眼下又有疫情,您不要下楼了,等下我顺便给您带点菜过去。”近日,叠彩区北门街道办锦绣社区居民曾阿姨获知社区有一位老人生活不便,便急忙给老人打了电话。几年前,曾阿姨退休后主动在社区担任志愿者,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低保和残疾老人,义务清洁打扫楼道等。今年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网格信息员。近年来,曾阿姨所在的街道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8+N”(“8”即网格长、网格基层管理员、网格警务员、网格法务员、网格安全员、网格市监员、网格城管员、网格交通员,“N”即网格信息员)社区网格管理体系,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仅仅是桂林市基层探索平安建设新路子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网格化”?这是近十年我市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个新名词。据了解,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做小社会治理单元,延伸社会治理触角,通过制定责任清单,细化网格,强化工作职责,并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推进管理的精细化,提升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

  党的十八大以后,桂林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2015年底,我市主城区和各县县城基本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如今,我市已建立起了“网格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立体化防控、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除了网格化管理不断深入推进外,十年来,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开展平安建设,积极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不断推进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做出亮点、打造品牌。桂林市委政法委及时进行调研、总结、指导,对取得良好效果、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推广一个,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面建成,建制率100%。

  资源县在建设综治指挥中心上下功夫;恭城瑶族自治县实施“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新模式;永福县打造“三治融合”农村治理体系;平乐县在全县推广法治村长农村治理机制;灵川县依托智慧警务打造县域防控体系;七星区探索城中村治理新模式……各县(区、市)形成自己的特色亮点,各地政法系统打造出各自特色品牌,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基层进行探索,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平息在萌芽状态。

  回应群众呼声,聚焦“身边的安全问题”

  群众有呼声,政府有回应。十年来,我市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整体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地处桂林市和灵川县交界的八里街,出租房密集,人员流动性大,曾是“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发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映强烈。针对人民群众的呼声,2012年前后,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区建设,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八里街的治安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刑事警情连续多年下降,原本的“治安盲区”变成“平安示范区”。

  黑恶势力是百姓平安生活的“绊脚石”,扫除黑恶势力是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声。2018年,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开大幕。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桂林市政法机关重拳出击,依法严惩黑恶势力,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集中整治社会治安乱点和行业领域乱象,回应人民期待、巩固执政根基、维护社会稳定,彰显了法治的权威。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全市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9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4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9个,破获涉黑恶刑事案件604起,全市法院一审审结涉黑恶案105件584人,二审审结涉黑恶案38件255人,持续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平安建设提质发展。

  2022年4月以来,我市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针对养老诈骗案件频发的态势,全市统筹联动、重拳出击,建立起公、检、法专案联席会机制,一手抓打击、一手抓挽损,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据统计,我市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行动以来,共开展集中宣传1936场,制作海报、横幅和标语6.2万条,发放宣传册144.5万份。全市侦破一系列养老诈骗案件,为群众追赃挽损达837.17万元。

  一次次回应,一场场行动,彰显的是我市政法机关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的使命与担当。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自觉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及时回应、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深入排查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2022年7月召开的全市平安桂林建设工作暨全市政法工作推进会上,桂林市委书记、平安桂林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周家斌向各级党政负责人提出要求。

  风雨十年,坚守初心。“聚焦群众关切的急事难事,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这是过去十年桂林市平安建设的出发点,也将是未来桂林持续推进平安建设的奋斗目标。

  共建共治共享,带来百姓心中稳稳的“安全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管理”一词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被“社会治理”所替代。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蕴含着一场变革。社会治理更加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共建、共治、共享”短短几个词的背后,蕴含的是“民心为本”的深刻内涵。

  十年来,“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平安桂林”这一理念在青山秀水间得到了生动深入的实践发展。桂林平安建设取得的成绩,不仅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努力,还得益于全民参与,共筑起一道道“平安防护墙”。

  初秋的一个早晨,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义务巡防队12名队员早早集合,深入村民家中或葡萄园里,教村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毛竹山村46户156人。在村党小组的带领下,村民种植葡萄总收入超过350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村里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协同党员群众形成合力,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确保社会治安治理无死角,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这是桂林农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桂林市的各个社区,也有数不清的“平安建设志愿者”。他们自发组建治安义务巡防队,担负起居民安全的“守卫者”和“联络员”。此外,近年来,各社区以党建为龙头,纷纷行动起来,创新治理与服务载体,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

  “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老百姓而言,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这就是幸福生活!

  十年奋进路,对于桂林而言,百姓心中日益增强的安全感,就是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印证!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张苑 通讯员曹长青 段彦伊 图片由桂林市委政法委提供)

责任编辑:陈 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