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同心同德同舟楫 桂林各族群众心连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表时间:2022-09-07    来源:桂林文明网
 
小朋友们高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绣党旗,颂党恩。
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组织各族群众到草坪回族乡学习交流,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五个认同。
在桂新疆同胞慰问桂林抗疫工作人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桂林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山水多娇、民族多彩,各民族共生共荣,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桂林始终抓住抢救、弘扬、保护、传承中华文化这一重要载体,以文化为桥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通过实施民族文化抢救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程、民族节庆扶持工程、优秀中华文化进校园工程等,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美美与共 让经典永流传  

  “我们这里美啊,住的木楼叫‘同心楼’,寓意户连户、心连心。远看近看高看矮看都十分漂亮,就连得了国内外大奖的电影《红尖尖》都来我们这里拍呢!”谈起自己的家乡,临桂区宛田瑶族乡东宅江村村民邓祖明自豪不已。

  宛田瑶族乡东宅江村55座民居均为瑶族传统吊脚木楼,因独特的建筑工艺,精美的建筑细节,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东宅江村通过“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培育模式,在传统古村落和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对接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打造集生态、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被全国各大媒体平台多次报道,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瑶族村。

  宛田瑶族乡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抢救,结合绿水青山优势,实现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互相促进,成为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亮点之一。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经典永流传。

  近年来,桂林大力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民族节庆、建筑、村落、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元素,打造一批特色浓郁的民族传统技艺创意生产、保护与传习基地,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瑶族服饰、恭城油茶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保护,成功申报45项少数民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28个民族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个村寨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推进桂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一年来,桂林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为抓手,推动全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往交融交流活动。

  “什么水面打跟斗咧?什么水面起高楼咧?……”“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今年的“三月三”,桂林市回民小学大课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音乐会”。学校汉、壮、回、苗、瑶等12个民族的师生穿上本民族盛装,在校园的石榴树下翩翩起舞,对唱山歌。

  桂林市回民小学是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第一批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近年来,回民小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根主线,通过一个民族故事、一篇民族知识介绍、一项民族运动或游戏、一首民族歌谣、一段民族舞蹈等活动,不断促进各民族青少年融合交流,让各民族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回民小学的成果,是桂林大力推动优秀中华文化进校园工程的生动实践。

  桂林市各中小学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着青少年心灵,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树立起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截至目前,桂林各中小学逐渐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五个认同”的办学特色。学校与社区构建起密切的合作机制,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党员教师与特困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融入新环境。学校党支部建立以各民族家长为成员的“家校携手志愿者服务小组”,发挥家长的沟通、服务、参与和管理作用,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石,让各民族的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同心同德同舟楫 

  共绘“同心圆”

  “大家新年好,今天我们2022年的第一课开讲了。”2月21日,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石榴籽课堂”开启2022新春第一课。2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在辰山小学老师的教习下,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非常感谢服务中心和辰山小学老师的帮助。”少数民族代表麦麦提敏表示,“石榴籽课堂”帮助各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推广普通话,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石榴籽课堂”成立以来,每周坚持“三讲两学一唱”,即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政策、宣讲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宣讲法律法规,开设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就业技能等课堂,唱红色歌曲。截至目前,“石榴籽课堂”已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共计15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次。

  通过“石榴籽课堂”上的“三讲两学一唱”活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中3名维吾尔族同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石榴籽课堂”的实践,是桂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探索。

  一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通过开设“石榴籽课堂”,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实现“同心同德同舟楫”。

  在此基础上,桂林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率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一县一乡一村一社区两学校”首批示范试点创建成效丰硕。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入选自治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桂林市回民小学被列为自治区首批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试点,自治区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在龙胜开馆;联合驻桂高校加强理论研究,构筑宣教体系,精心打造了“百里漓江石榴红”大讲堂品牌;秀峰、象山区荣获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8个单位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有着2100多年建城历史的桂林,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是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远古至今,桂林灿烂的文化遗产,折射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的一部分。

  近年来,桂林不断擦亮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通过树立和突出以桂林宝积岩、甑皮岩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桂林灵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湘江战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文化符号,积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引导各族人民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形成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如今,桂林借助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契机,推动着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交融,在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同时,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创新与发展,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 孙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陈 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