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龙胜:以赤诚“警色”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山水间“尽情绽放”
发表时间:2024-02-29    来源:龙胜各族自治县公安局

  “一梳长发黑又亮,平安生活暖心房。二梳长发浓又亮,警民鱼水情义长……”火塘里的柴火烧得正旺,茶锅里的油茶热汤翻滚,民警跟红瑶同胞边品尝瑶家油茶,边对山歌歌颂美好生活。这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在泗水乡潘内村杨梅瑶寨开展大宣讲大走访的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龙胜各族自治县素有“多民族生态博物馆”美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居住于此,全县17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9%以上。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龙胜公安机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公安各项工作的主线,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山水间“尽情绽放”。

 

 

民警在群众家中开展调解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铺就幸福生活底色

  元宵佳节当天,家住泗水乡周家村龙伟小组的龙维陆,从县城购置了元宵食材后,开着小车回到龙伟,把车停在了组里新建的停车场。站在海拔800余米的家门口遥望山脚,他笑了起来。

  难以想象,高山上这块百余平米的停车场2个月前还是一条蜿蜒的石板山路。

  “多亏了蒙书记,住在高山上的我们,家门口也有了自己的停车场!”龙维陆高兴地说。

  2022年,龙胜各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蒙基荣响应组织号召,接过周家村驻村接力棒,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河之隔,西有油茶基地,东有布尼花海梯田,北有“红军岩”红色研学基地,如何盘活现有的人和资源,让村集体腰包“鼓”起来,这是蒙基荣驻村后思考的第一件事。

  蒙基荣依靠村党组织优势,根据整村规划和实际需求,以做优乡村旅游为主线,修建村组停车场、重建白面瑶寨寨门、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修缮铁索桥、改造饮用水池……一个个增收项目、一件件民生实事在周家村落地开花。

  未来,蒙基荣还打算将农事体验、红瑶民族文化等模块融入乡村观光度假,打造红色和生态康养特色旅游项目,为周家村旅游产业增加更多人气。周家村集体收入从最初的8万余元壮大到2023年的29.43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

  “你做了多少事,老百姓都能看到,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取决于你为村里干了多少实事。”蒙基荣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龙胜公安机关广大驻村民警扎根基层,与各民族兄弟姐妹心手相牵、共同奋斗,以赤诚“警色”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绚丽多彩,花开不败。

 

  警务工作“接地气” ,平安“有底气”

  “傣哩!本来忙农活没时间到镇上补办身份证,现在你们到家里来帮忙办,傣哩!”在瓢里镇六漫村,壮族同胞谭建学不停向派出所民警上门办证表示感谢。

  “傣哩”是壮语“太好”“非常好”的意思。“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瓢里派出所所长秦向磊在这里耕耘七载,他说,要做好基层公安工作,就要当解决问题的“泥腿子”。

  春分时节,秦向磊会卷起裤腿,下地帮着干活;秋收时,他就背着背篓到田地里,帮村民收辣椒、摘罗汉果。“村寨里的消息,都是在田里帮他们干农活时听来的。”他笑着说。

  沿着小路步行在村寨中,“这家半年前曾丢过摩托车,这家补办了身份证,那家老人刚办耋寿”……谈起各家各户的近况,秦向磊如数家珍,他最喜欢去壮族同胞住的吊脚楼,因为只有到村民家里,围着火塘坐下来面对面聊天,才能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情况。

  龙胜素有“百节之县”之称,少数民族地区社区警务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习俗与法理的平衡。“各个民族都拥有世代相传的传统,特别是对传统节日怀有深厚的敬意。在执行警务职责时,我们必须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同时,对这些民族的习俗给予充分的尊重。”秦向磊说,“比如跳香节也叫中元节,每个村寨的日期都不一样,有的过七月十四,有的可能过后一天,这段时间我们就在各个村寨里转来转去。”

  节日安保跟平时巡逻不一样,既要保证现场安全,还不能让大家觉得节日气氛被破坏。那怎么做呢?“他们唱歌我打鼓,他们喝酒我‘站岗’,说白了,就是得像个‘隐形的守护者’,让大家在乐呵呵的氛围中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正是在工作中坚守“尊重共融”的理念,龙胜公安民警成了辖区各民族村寨村民眼中的“自己人”,各项警务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我们经常遇到老百姓‘拦警车’的情况,拦下来的目的是问民警到哪儿去,能否顺路捎带一程。”秦向磊十分自豪。

  在警民携手努力下,六漫村2023年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据了解,近年来,龙胜群众安全满意度排名全区前列,2023年安全感99.26%,全区排名第6,全市排名第2。

 

 干警在向群众讲解反电信诈骗知识。

 

  探索“双语”普法新路径 共奏民族团结和谐曲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2月26日早上7点多,平等派出所所长肖科奇往他负责的一个村委会警民联系微信群里发了两条语音,一条侗语、一条汉语,提醒村民注意遵守交通法规。对肖科奇来说,侗汉双语普法宣传已成为习惯,这得益于龙胜公安立足本地民族特色,将双语服务融进了服务全县群众的细枝末节中。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普法要融入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传播。龙胜公安组建少数民族“双语”普法小分队,培养能熟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警为“法律明白人”。同时充分发挥龙胜“寨老”特色文化,团结各民族和各村寨党员、护林员、网格员等队伍力量,扭转普法工作以往“事发”后的亡羊补牢的局面,形成一项常态化、持续化的工作。

  在村寨里走访得多了,肖科奇也摸索出一套“土”方法来。“看见老人家,男的喊‘公’(爷爷)、女的喊‘萨’(奶奶),见了面先自报家门、表明来意,用侗语交流迅速跟老百姓建立共同关系。我们来得多了,也就慢慢熟起来了。”肖科奇表示,要想普法工作顺利,首先要沟通无障碍。

  春节期间,针对预防电信诈骗普法工作,龙胜公安将村里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讲解刷单兼职、冒充公检法、倒卖游戏账号等常见骗局,结合县内近两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提醒群众提高反诈警惕性。

  普法工作是否到位,还在于群众是否喜闻乐见。“农村里多是老人,平时很少用智能手机,难以将他们召集在一起进行政策解读、宣传。”肖科奇说,以前贴在墙上的通告和发放的宣传资料,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龙胜公安特地根据龙胜传统山歌特点,编写了一系列山歌,政策解读、安全知识等不再只是生硬的文件内容,民警和村民们围坐一块,你一唱,我一和,一系列惠民政策在聊天中便能传达,也能听得清楚,打通了普法工作的“最后一百米”。

  “肖所长,你看,这条短信说我中奖了,我一看就知道是诈骗。”指着手机上的信息,村民老伍得意地向肖科奇说。事实证明,这样的普法宣传老百姓听得进去。2023年,全县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93%,共306天110刑事 “零警情”。

  警民鱼水情深的一幅幅画面,正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龙胜公安机关的护航下,全县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民族团结之花正粲然绽放。

  (通讯员 吴倩茜)

责任编辑:李 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