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一位92岁老党员的心愿
发表时间:2023-07-20    来源:桂林文明网
  ▲每次去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前,张老都要穿戴整齐。
  ▲张成富带领参观纪念馆的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他说,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张老为青年党员上党课。
  ▲在纪念馆里,张成富为参观者介绍他收集到的战友照片,讲解中共修荔蒙特支的革命历史。
  ▲张成富老人在家里展示他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7月17日,张成富早早来到纪念馆,为讲解做准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修荔蒙特支的部分党员回到荔浦、蒙山相聚,留下了几张珍贵的合影。“现在照片上的人就剩我一个了,我还要继续把其他战友的相片找到。”张成富老人说。
  17岁时加入中共修荔蒙特支游击队,同年火线入党……今年92岁的张成富心中始终牵挂着74年前一起战斗的35名地下党员同志,一直在努力收集他们的事迹和照片,希望后人能记住他们。
  党史教育“活教材” 
  7月17日,荔浦市杜莫镇的张成富吃过早饭,找出那件军绿色“军装”,从布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开国将士”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认真地佩戴在胸前。随后,坐在家门前等着镇干部前来接他到三公里外的修荔蒙特支纪念馆,给参观者做义务讲解。
  一天前,西南政法大学的师生来到修荔蒙特支纪念馆参观,同样是张成富为他们做义务讲解。在一张黑白色的集体照前,张成富深情介绍着照片上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事迹。“这张照片里的人除了我都已经去世了。”老人这句话,让西南政法大学的师生们对他肃然起敬。
  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大批中共党员遭到国民党迫害,当时的广西省工委组织将一些地下党员紧急撤退到荔浦、蒙山一带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并在蒙山县杜莫乡张村(现荔浦市杜莫镇张村)成立中共荔蒙特支(后与修仁支部合为修荔蒙特支)。1949年,中学毕业后回到张村的张成富受到以张村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的共产党员陈祖才感召,加入革命队伍,先后火线入团入党。此后的岁月里,张成富和战友们在荔浦、蒙山一带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桂林解放。
  解放后,修荔蒙特支的36名党员同志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有的到了新岗位,有的继续参加剿匪,有的牺牲在战场上。
  张成富说自己是幸运的,在艰苦的斗争中幸存下来,后来在蒙山县委工作到离休,享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果实,也见证了新中国不断走向富裕强大。目前,张成富是唯一健在的中共修荔蒙特支地下党员。“老战友们在战争年代吃尽了苦、受尽了罪,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幸福生活他们却享受不到,不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觉得自己就对不起他们。”
  于是,自1992年从蒙山县委离休后,张成富就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详尽地收集整理35名修荔蒙特支地下党员的资料,并协助地方政府整理成书,上党课、讲党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党史教育的“活教材”。
  他想让后人记住他的战友们 
  2014年,荔浦县委、政府筹划建设“修荔蒙”特支纪念馆。当时82岁高龄的张成富每天骑着自行车从镇上到张村荔蒙特支旧址指导纪念馆的设计、施工。“尽管70多年过去了,但当时和同志们一起生活、战斗的场景依然清晰地印在脑海里。”纪念馆按照老人的记忆一砖一瓦原址复原。
  中共修荔蒙特支纪念馆建成后,张成富又成了义务讲解员,一遍又一遍地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每一次讲解,张成富对纪念馆里每一件展品、照片里每一个人的事迹都如数家珍。近十年来他讲解了2400多场次,他总是希望能多讲一些,能让更多人了解修荔蒙特支的革命历史,让战友们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老人一直还有个心愿——要收集所有战友的照片。“他们看不到现代中国的美好了,但我希望后人们能看到他们的照片,记住他们的样子。”老人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修荔蒙特支部分党员曾受邀回到张村,留下了几张弥足珍贵的合影。而在开展地下斗争的年代里,由于条件艰苦,当年的地下党员很少留下照片。
  战友们失散多年,又都已过世,要找齐他们的照片实属不易。张成富找寻他的入党介绍人陈祖才照片的过程尤其曲折,先后寻访多个市县,前后历经10年才最终确认。
  这些年,张成富陆续找到了21位老战友的照片。尽管心里知道找齐35个人的照片很困难了,但他依旧不愿放弃,委托战友的后辈们一起收集。“我已经92岁了,但我还会努力去寻访。”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 何平江 通讯员 周俊远 邓琴芬 文/摄)
责任编辑:黄 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