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竹子背后的桂林生态实践
发表时间:2023-05-10    来源:桂林日报

  “这条绿道环境真好呀,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竹子,十几米外就是漓江,风景像画一样。”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市民莫女士一家在草坪回族乡潜经村一带骑行,沿途的美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满目青葱织绿锦,一川翠竹任横斜。”漓江两岸秀美的凤尾竹让无数游客印象深刻,漓江也因为竹影婆娑,别有一番情趣。在漓江边的潜经村,因为竹子种植,警民间还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潜经村位于漓江中游,是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所辖的回族群众主要聚居村,草坪回族乡也是广西唯一的回族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潜经村村民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美化漓江沿岸风景种类,在江边大种凤尾竹和甜竹,甜竹每年开春大量产出的竹笋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皆大欢喜。随着竹笋价格逐年下跌,加之这几年砂糖桔、沃柑、黄皮果行情不断看涨,本来耕地就不多的潜经村民纷纷表示要将地上的凤尾竹和甜竹砍掉改种果树以求生存。
  如果占地900多亩的风景竹林被砍伐,必将严重破坏漓江沿岸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草坪派出所得知村民的想法后,组织全所民辅警连夜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走访,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希望能让大家放弃这样的想法。与此同时,该所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了这一情况,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党员代表召开会议,寻找可行方案。
  民警了解到,雁山区草坪投资有限公司将在潜经村漓江段运营竹筏旅游,需要竹筏工。机会难得,通过积极沟通,最终草坪派出所帮村民们争取到就业机会——每家出一名劳动力考竹筏证,合格后就可以成为竹筏工,由草坪投资有限公司计件发工资。
  目前,竹筏旅游已正式运营,转型为竹筏工的村民每月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转型,不仅把美丽的漓江留给了子孙后代,还在家门口拿上了高工资,是双赢的大好事。
  “潜经村地处漓江核心区,又是少数民族村落,为了做好工作,我们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更用心地做好工作。”草坪派出所教导员蒋仕贵表示,针对潜经村人多地少紧邻漓江,村民世代以打鱼作为主要经济来源,非法捕捞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现象,派出所民辅警会采取各种方式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比如,进入到村民家里,跟他们一起做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听老人讲回族的传统文化,等等。同时,他们也为村民如何增加经济收入出谋划策:草坪派出所所长挂任草坪回族乡党委副书记,管段民警挂任潜经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自禁渔期以来,联合开展生态保护法律知识讲座十余次,发放生态保护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扎实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知晓率和参与率,非法捕捞行为明显减少。
  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上下功夫。今年以来,桂林市公安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生态警务为抓手,由漓江分局牵头,与漓江沿岸公安警务站建立“警务联动机制”,与沿江村镇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依托“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多方发动、协同发力,切实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动员等工作触角向“最后一公里”延伸,辐射漓江沿岸16个乡镇、48个村委和137个自然村,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公安战斗力,助推了漓江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还景于民,算的是大账;保护生态,谋的是长远。蜿蜒流淌在桂北崇山峻岭间的漓江,经历了从美到乱、由乱到治的过程。如今,漓江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并行,自然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对于如何护航绿水青山,还有更多的“桂林生态实践”正在推进。

记者 陈静

责任编辑:陈 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