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七星路东巷小区换新颜 开放小区将封闭管理 “化零为整”改造升级 老小区迎来“新生命”
发表时间:2023-04-26    来源:桂林文明网

小区改出了幸福感,居民点赞。 记者周子琪 摄
  斑驳的外墙、满是“牛皮癣”的楼道、坑洼的地面、杂乱的电线、堵塞的水管……七星路东巷小区属于典型的“三无”老旧小区,“脏乱差”曾经也是这里的代名词。如今,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改造,七星路东巷小区从内到外焕发新生,“改”出了居住环境新面貌,“改”出了群众幸福新生活。
  曾经的“脏乱差”

改造前,小区荒地上杂草丛生。社区供图
  七星路是桂林市区著名的红枫路,也是一条“网红路”。这里的枫香种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春夏季节,树叶翠绿如碧,秋冬季节,树叶红艳似火。在这条主干道的一侧,有着一条与枫树年龄相仿的背街小巷,这里的环境却大相径庭,路面年久失修,管道老化堵塞等问题让居民叫苦不迭。这条背街小巷就是七星路7号到27号,也叫做七星路东巷小区。
  七星路东巷小区共有21栋楼,707户居民。小区里的房子建造时间不一,人员结构复杂,临街一面的楼栋是商住楼,有各式各样的店铺。过去几十年间,这一条巷子周围环境拥挤凌乱,是居民眼中的“老破小”,生活十分不方便。
  “我应该是最早一批住在这里的居民了。”说起七星路东巷小区的过往,居民黄建群很有发言权。上世纪50年代,黄建群一家从七星景区内迁出到这里居住,但当时此处还未建楼房,大家住的皆为平房,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里的平房推倒重建,变成了一幢幢的楼房,周围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建群坦言,住在这里几十年,看着周围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方便,心底是十分高兴的,但小区里的环境却越来越“脏乱差”,让她感到十分糟心。
  “我们这里是开放式小区,无论车辆还是人员都可以随意出入,有时候我们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黄建群说,以前的路面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出行就满脚泥泞。除此之外,平时小区里都停满了车辆,电动自行车只能“见缝插针”停在夹缝处或是堵在楼梯口前,别说是散步了,日常出行都“难以下脚”。
  居民旷丽凡对此也深有感受。上世纪90年代,旷丽凡家在这里买了一套商品房,一直用于出租,过了十几年才搬到七星路居住。“之前我让女儿买一辆代步车,她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因为根本没地方可以停车。”旷丽凡说,以前小区里的公共用地利用率特别低,很多地方是荒地,里面长满了杂草,所以蚊虫鼠蚁也特别多,而且由于小区里环境昏暗,也时常被小偷光顾,她家就被偷过两辆电动车。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里的人员结构十分复杂,也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最让大家头疼的是“违建”问题,一些居民为了方便,在自家门口“圈地”,直接圈成了小花园,还有人在屋前屋后种满了菜,还有人架起竹竿成为了日常晒衣服被子的“露天阳台”……此外,到了居民买菜的黄金时间,这条背街小巷就聚集了很多卖菜的小商贩,不仅让路变得更窄了,路面垃圾也变得更多了。同时,由于临街的商铺有不少餐饮店,有时管道堵塞,油污就会溢到路上,变得又臭又脏,正因为环境杂乱,小区里也不时会出现矛盾,引得邻里关系紧张。
  就在居民感到无奈时,一场改造悄然拉开了序幕。
  找准改造的突破口

被封闭的出入口。 记者周子琪 摄
  2021年,七星路东巷小区开始老旧小区改造,让“老破小”变身“精品小区”,是居民们的共同期盼。七星社区党委书记王军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一头连着民生,一头关乎城市发展。七星路东巷小区的情况较为复杂,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
  改造前期,七星社区居委会深入小区来到居民中,了解居民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断寻找改造的突破口,抽丝剥茧,将小区需要改造的问题列举出来,并一一攻破。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改造中的‘老大难’问题。”王军介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七星路东巷小区呈长条状,前面是主干道,后面则有其他居民小区,共有9个出入口,使得小区里能随意出入,难以控制。于是在改造中,社区就封了其中6个出入口,以便之后能更好地对小区管理及改造。
  居民多,意见也多,如何更好地解决“众口难调”问题,成了摆在七星路东巷小区面前的难题。在封出入口时,除了一些本小区居民阻碍,其他小区的居民也横在施工队面前,阻止封路口,为此社区居委会经常到现场给居民群众做思想工作。
  封路口只是小区改造的难点之一,更加困难的工作则是“拆违”。据悉,该小区居民大多居住年限长,对小区有着深厚的情感。此次拆除的违建房屋,大多数都被用来堆放杂物,充当储物间,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房子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七星社区居委会逐一入户,反复做工作,全力打通小区提质改造“最后一公里”,为小区“清障开路”。该小区在此次改造中,共拆除违建50处,1100平方米。
  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小区内的公共空间,解决小区停车难和飞线充电等问题,社区从改善最基本设施条件着手,拆掉旧车棚,铲平荒地,全部规划为停车位。据了解,该小区共改造管网3614米,硬化路面12000平方米,搭建单车棚8个、232平方米。
  老小区迎来“新生命”

改造后,路面平坦通畅。记者周子琪 摄
  如今,走进七星路东巷小区,街坊们惊喜地发现,“脏乱差”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干净的柏油巷道,车辆停在标线清晰的停车位里,电动自行车也有位可停,楼道粉刷一新……小区“颜值”变美了,生活舒适度大大提升,居民连连点赞。
  “现在,到了晚上,小区里甚至还有位置可以给大家跳跳舞,这是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居民何女士明显感觉住在这里变得更舒心了,她笑着说,前段时间,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回家,看到小区里的环境变好了,连连感慨“变化真大,难以想象”。
  “我感觉小区变得比以前亮多了,白天感觉整个环境清爽明亮,晚上的路灯也亮。”居民宾先生说,这一次小区改造完全改到了大家的心坎里,为了方便大家会车和走路,社区把原本一个废旧的保安室拆掉了。而且,在有台阶的地方还专门设计了一段平整的小坡,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家和骑车的人通过。同时,在楼栋口,还安装了不锈钢扶手,方便老年人上下楼梯,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改造。
  居民黄建群说,现在每个楼栋口,都设置了一块“便民广告栏”,楼道里再也没有乱贴小广告了。原来这也是七星社区的一个小巧思,社区党委书记王军说,楼道内的小广告是老旧小区里的一项“顽疾”,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后,往往又如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所以此次改造,他们专门定制了这样的便民栏,给广告“安个家”,引导便民小广告合规、有序张贴,让便民广告栏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做到服务于民、方便于民。
  房屋的“老龄化”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所有已建成的小区都会慢慢“变老”。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要改小区的“壳”,随之改变的还应有“精神内核”。
  王军表示,只改造小区而不提升居民“小区是我家,人人爱护它”的主人翁意识,很难真正发挥老旧小区改造的作用。七星路东巷小区里有两条主路是其他居民小区的出入口,所以她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预计将分散的小区“化零为整”,分为A、B两区,目前两个区域的出入口处都已经放置了保安亭,后续将安装道闸,管理小区内车辆的出入,同时社区也鼓励居民自治,维护小区改造成果,持续地造福居民。“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老房子‘改’出新面貌,老小区‘造’出幸福来。”
(来源:桂林晚报 记者 周子琪) 
责任编辑:黄 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