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明办 主办

桂林兴安:建立“五大机制”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工作
发表时间:2024-01-24    来源:桂林文明网
  2023年以来,兴安县“扫黄打非”战线牢牢扣住桂林市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坚持系统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统筹网上清理与网下打击、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深入打击各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活动,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一是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抓手,多措并举,全力维护辖区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把“扫黄打非”工作相关要求与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同考核。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靠前指挥调度,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根据第三十六次全区“扫黄打非”会议精神制定印发《兴安县2023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同时通过“扫黄打非”基层站点查找线索,并联合公安、网信、文旅等执法部门深挖案件信息。
  二是建立联防协作机制。由县委宣传部等35家部门(单位)组成“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坚持以互联网为主战场,掌握主导权,打好主动仗,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报互通、群防群治、联动联打的长效工作机制;与政法、公安、文化执法等部门建立定期反馈机制,理顺了“管理-反馈、查缴-处置”两条工作主线;与民宗、统战、教育等部门建立重点人、专家数据库以满足“扫黄打非”工作新需要。今年以来县“扫黄打非”办召开8次专项行动部署会,开展“正道”“新风”“固边”等行动。2023年,全县共查处“扫黄打非”案件8件,其中网络刑事案件1件。
  三是建立暗访监管机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时段,由县“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协调组织网信、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文体广旅、邮政、消防等成员单位对重点部位、易发地段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宗教场所进行联合暗访督查,对发现的文化安全隐患给予及时整改。各乡(镇)“扫黄打非”办公室全年适时开展检查,切实发挥各成员单位联动联防联治作用,确保文化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县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50次,综合巡查2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70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000多册。
  四是建立教育宣传机制。借助《兴安资讯》、兴安广播电视台及新媒体多种手段进行宣传;通过农家书屋、数字影院、户外LED屏等多种平台进行宣传;依托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进行广泛再宣传、再教育;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制作剪纸漫画、排演文艺节目、开设“扫黄打非”宣讲堂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人人知晓、群策群防的良好文化社会氛围。县内张贴“扫黄打非”宣传海报4000张,制作大型固定标语15个,LED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12200次,发放宣传单1万余张。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短视频、动漫等45个,中小学开展“护苗•绿书签”等活动20余次。在“平安兴安”公众号上公布举报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营造“扫黄打非”良好氛围。               
  五是建立考评问责机制。完善“扫黄打非”考核评价体系,将各成员单位也纳入年度考核范围,推动成员单位发挥“扫黄打非”职能作用。将“扫黄打非”融入意识形态、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在村(社区)悬挂“扫黄打非”工作站牌,制作“扫黄打非”工作职责展板,明确“扫黄打非”职责任务,积极打造基层示范点:率先在全市建成首个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市级“扫黄打非”示范点1个(兴安县朝阳社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 、兴安县第三小学“护苗”工作站一个。为提高“扫黄打非”工作权重,在基层努力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责任编辑:黄 赐勇